摘要详情

91 / 2021-05-27 14:31:05
基于有限运移的陆相页岩油选区思路-以东濮凹陷为例
陆相页岩油,有限运移,流动性,主控因素,选区,东濮凹陷
页岩油气理论与技术
全文录用
李浩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按照现有生-排烃理论,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大部分为滞留油。通过对东部古近系页岩地层热压模拟实验与TSM盆地模拟研究表明,滞留油所占比例约50%~80%,凸显页岩油巨大勘探潜力。页岩油存在源储一体与源储共生两种富集类型。目前已发现的中高产量的页岩油流井基本为源储一体的裂缝型(包括纹层型)和源储共生的夹层型。这两种类型页岩油藏均具有发生渗流的“高渗”通道,而且纹层状页岩排出油多以低碳数轻烃为主,油质较轻,流动性较好,易产出。越来越多的地球化学指标证实了页岩体系内存在短距离运聚特征,因此,可流动性是陆相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关键。这种发生在泥页岩体系中运移距离短、超压驱动的油气运移称之为“有限运移”。因此,必须从页岩油运移、聚集的角度分析才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页岩油渗流特征出发,通过典型井解剖,结合页岩含油性、页岩油可动性以及多尺度微观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地质分析、实验测试与盆地模拟相结合,从资源丰度、储渗性、流动性、保存以及可压性等方面分析陆相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提出了陆相页岩油富集应具备五个关键因素,其中资源丰度是基础,泥页岩地层储渗性是关键,页岩油流动性是高产的保障,顶底板发育与超压的存在是富集的保存条件,高脆性矿物含量与低粘土矿物含量是可压的基础。基于该原理,提出了三步法选区,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定目标的思路。其中选大区(凹)根据页岩油形成的构造沉积特征、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含油性评价指标与页岩油TSM盆地模拟的资源分级评价预测滞留油、可动油资源量与分布,进而确定页岩油宏观富集区;选带主要以可流动性评价为核心,确定地层储渗性(包括可压性)、页岩油流动性(原油粘度、气油比、成熟度等)、短距离运聚(异常压力或流体势)与保存条件(顶板岩性及厚度)等页岩油选区关键要素,综合地质、实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一体化研究技术预测关键参数平面分布,典型井解剖建立东部断陷陆相页岩油选区关键参数体系及标准,多参数叠合、分类分层次评价优选有利区(带),进而确定地质“甜点”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甜点”评价,确定勘探目标,提出井位部署建议。基于上述页岩油选区原则及页岩油富集关键要素,多参数叠合,结合页岩油流井分布,对中石化探区东部重点断陷主要泥页岩层系进行页岩油有利区优选。优选出东营凹陷利津洼陷东部以及中央背斜带、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北部地区、西斜坡地区、潜江凹陷的王场构造带和广华洼陷带北部地区、东濮凹陷的濮卫-文留-柳屯内斜坡-洼陷带为页岩油勘探较有利区。

 

联系方式

黄传炎:027-67848580、18986126027
刘一茗:18802785683
侯建湘:13995577053
E-mail :  petrolab@cug.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邮编:430074

 

论文提交、缴费以及会议服务:

孙佳妮,15201086188,scarlett@aconf.org

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