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详情

214 / 2021-06-16 15:33:39
泥页岩孔径多重分形维数特征与岩相关系 ——以松辽盆地沙河子组泥页岩为例
多重分形维数;非均质性;陆相页岩;沙河子组
页岩油气理论与技术
全文录用
梁志凯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姜振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李卓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高凤琳 /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为了分析不同页岩岩相孔径分布的非均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CO2与N2吸附实验分别对于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的8种岩相进行孔隙结构表征,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孔径分布非均质性。具体实验结果总结有以下几点:(1):依据TOC含量以及矿物组成,沙河子组泥页岩划分为8种页岩岩相。分别为:富有机质粘土质页岩、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含有机质粘土质页岩、含有机质硅质页岩、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贫有机质硅质页岩。(2):不同页岩岩相其孔体积与孔表面积差异明显:富有机质粘土质页岩具有最大的微孔体积(0.004481 cm3/g)以及微孔比表面积(12.599 m2/g),含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具有最大的中-宏孔体积(0.014525 cm3/g)。 (3):对比不同岩相孔径分布特征(PSD):微孔中,多数页岩岩相具有相似性,呈现三峰形态,孔径范围介0.45-0.55 nm、0.60-0.70 nm以及0.8-0.9 nm;中-宏孔中,不同岩相呈多样化分布,多数小于10 nm。(4):随着q的增加,气体吸附曲线的广义分形维数值Dq减少,多重分形奇异谱函数α-f(α)呈现连续分布,表明页岩微孔与中-宏孔径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5):多重分形参数中D0-D1表示页岩微孔孔径分布的离散程度;Δαα=α10+-α10-)反映整个分形结构物理量概率测度分布的非均匀程度。实验结果显示:微孔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孔径离散程度最小,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非均质程度最大,表明矿物组分对于微孔非均质性与离散程度有较大影响;中-宏孔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非均质性最强,而贫有机质硅质页岩非均质性最小,表明非均质程度受TOC含量影响较为明显、富有机质页岩岩相具有最大的中-宏孔隙内部异质性。(6)基于CO2与N2吸附实验分别表征微孔以及中-宏孔的结构与非均质特征。氮气吸附的Δα大于CO2吸附,表明中-宏孔非均质程度要大于微孔。氮气吸附的D0-D1大于CO2吸附,说明中-宏孔离散程度更高。(7)根据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分对于岩相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粘土矿物与TOC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富有机质页岩中石英与长石对于微孔非均质性起减弱的作用;含有机质页岩岩相中TOC对于非均质性以及孔体积与表面积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贫有机质页岩岩相中石英与长石对于微孔非均质性促进作用,同时TOC与粘土矿物含量能够增加中-宏孔非均质性。

 

联系方式

黄传炎:027-67848580、18986126027
刘一茗:18802785683
侯建湘:13995577053
E-mail :  petrolab@cug.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邮编:430074

 

论文提交、缴费以及会议服务:

孙佳妮,15201086188,scarlett@aconf.org

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