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详情

158 / 2021-06-09 16:31:21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陆相页岩气潜力评价及对比
陆相页岩气,潜力对比,甜点建议
页岩油气理论与技术
全文录用
赵仁文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肖佃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陆相页岩气潜力评价及对比

赵仁文,肖佃师,卢双舫,周伦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页岩气为一种新兴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展现了巨大的资源潜力,对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页岩气分布范围广,在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中均有发育,目前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已实现了商业开发,并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条件及甜点选区标准等开展了大量工作,而陆相页岩气的相关研究薄弱,尤其是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如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前期主要作为主要气源岩进行评价,该类页岩气储集性能及含气性如何,是否具有勘探潜力,甜点分布在哪里?急需开展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气的潜力综合评价。

由于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差异,导致海相和陆相页岩气在岩石学特征、硅质矿物成因、成储机制和页岩气赋存状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对比这些差异,有利于清楚认识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及甜点优选条件。本文以川东南龙马溪组、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分别作为高-过成熟海相、陆相页岩研究靶区,开展有机地化、XRD矿物分析、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对比两者的差异,并对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页岩沉积环境及矿物组成:

沙河子组页岩形成于断陷期湖相沉积背景,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III型)为主,局部为腐殖腐泥型(II2型),分布在平原亚相沼泽沉积(与煤层共生)、前缘亚相及半深湖-深湖相中,不同亚相间TOC差异较小;粘土矿物、石英和长石为主要造岩矿物,平原沼泽亚相石英含量高、伊蒙混层占比高,与紧邻煤层酸性成岩环境密切相关。而龙马溪组形成于海相陆棚相沉积背景,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和藻类,TOC含量明显高于沙河子组,且具有较高石英、低长石和低粘土含量特征,生物成因硅质较发育,可压裂性明显好于沙河子组。

(2)页岩孔隙类型:

与龙马溪组有机孔发育不同,沙河子组页岩无机孔隙发育,包括石英粒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长石粒内溶蚀孔、粘土矿物相关孔等,镜下有机质多以沉积型为主,有机孔多为有机质边缘收缩缝,蜂窝状有机孔不发育,有机质孔隙对陆相页岩气储集空间贡献有限,这与干酪根类型有密切关系。由平原沼泽、前缘至湖相页岩,石英粒间孔和长石溶蚀孔比例逐渐降低,黏土矿物有机孔比例增多。

(3)页岩孔隙结构:

与龙马溪组页岩相比,沙河子组退汞效率偏低、较大孔喉占比更小,说明粘土-无机孔连通性比有机孔连通性要差;沙河子页岩具有平均孔径大(10.98 nm),比表面积小(4.92 m2/g),孔体积较大(0.0129 cm3/g)特征,主要发育介孔和宏孔(占比90%);孔体积与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含量密切相关,比表面积主要与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含量有关,有机质贡献较弱。

海相和陆相页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趋势不同。龙马溪组孔隙度随埋深增加孔体积呈增大趋势,这与埋深大、保存条件好、压力系数增加(最大可达2.0)、孔隙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而沙河子组页岩孔隙度随埋深增加而呈指数降低,这与沙河子组页岩与致密砂砾岩频繁互层,压力系数小(1.1-1.35),压实作用对孔隙破坏程度大有关,在相同埋深下,平原沼泽微相页岩孔体积及孔径要明显高于其他微相页岩。

(4)海陆相页岩吸附能力:

甲烷吸附实验表明龙马溪组具有高VL(平均3.58 m3/t),高PL(平均10.55 MPa)特征,吸附相密度较高(均值369.4mg/cm3);而沙河子组具有低VL(平均1.75 m3/t)和低PL(平均3.14 MPa),吸附相密度较低(均值309.5mg/cm3),整体上平原沼泽微相页岩VL要高于其他微相,埋深越小、VL值越大。与海相页岩吸附能力主要受有机质影响不同,沙河子组页岩吸附能力主要与伊蒙混层和石英含量有关,伊蒙混层越高、吸附能力越强,石英占比越高,孔隙连通性越好,甲烷被吸附到孔隙表面积的机率越高。综合吸附能力评价及实际地层条件,得出沙河子组页岩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占比多小于20%,明显低于龙马溪组海相页岩。

(5)甜点建议

页岩气甜点需要物性、含气性和可压裂性三者的良好匹配。对于海相页岩气,有机质对储集性能、含气性、生物硅质等均有密切关系,深水陆棚硅质页岩是海相页岩气的甜点,其高TOC,高脆性,高含气性,同时还要注重页岩气保存条件,抬升时间晚、构造破坏程度弱的区块更利于页岩气富集及开发。而对于沙河子组陆相页岩,页岩气甜点优选受多个因素影响,埋深过大对孔隙破坏严重,2600-3600m为最佳埋深,厚度较大的平原沼泽或前缘富有机质页岩的物性及孔径最大,可压性好,应该是相对有利的页岩气甜点。



联系方式

黄传炎:027-67848580、18986126027
刘一茗:18802785683
侯建湘:13995577053
E-mail :  petrolab@cug.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邮编:430074

 

论文提交、缴费以及会议服务:

孙佳妮,15201086188,scarlett@aconf.org